海南咖啡的N个第一

2023-01-09 11:31:40 aesop 72

  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图片关键词

海南最早引种咖啡的邝家后人邝祥垂展示利比里卡咖啡豆。海南日报记者 李佳飞 摄

图片关键词

琼中黎母山镇大丰咖啡种植基地,工人在晾晒咖啡豆。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

图片

20世纪90年代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厂的咖啡生产线。厂方供图

图片

传统兴隆咖啡。吴春光供图

图片

游客在万宁兴隆品尝咖啡。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

图片

看海南咖啡视频。

  开栏的话

  大美海南,美在自然地理,更美在历史人文。美需要我们去发现、去创造,也需要我们去呈现、去传播。讲好海南故事,让更多人看见海南之美,这是主流媒体的责任,也是每一位热爱海南的人不变的初心。

  人们常称海南岛为“宝岛”,那么海南有哪些奇珍异宝、特色风物,哪些历史遗迹和传世文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海南的文脉?新年伊始,海南日报《海南周刊》和新媒体中心集结精干力量,正式推出融媒栏目——《看鉴海南》。

  新岁踏新程,为的是看见更美的风景。我们将重新出发,通过短视频带您了解海南独特的自然、风土、物候、历史、文化、习俗等,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激活海南的地理人文亮点;我们将以对海南本土特色文化一以贯之的热忱,带您更深一度“鉴”海南之物、海南之宝、海南之史;我们将继续办好《海南周刊》这份刊物,同时约您在方寸屏幕上见面,点燃文化星火、展示海南形象,共同奔赴每一个我们热爱的今天、明天!

  按照计划,我们将陆续推出风物季、国宝季、文脉季等短视频和纸媒产品,在移动端和纸端同步发力,呈现精彩内容。好菜轮番上桌,请您按需自取。今天推出风物季第一期产品“海南咖啡”,敬请关注!

  纵观近百余年中国咖啡发展脉络,地处南海中西航线要冲的海南岛,数次发挥了“桥头堡”的作用。自19世纪末华侨在海南种下第一棵咖啡树,咖啡便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和强大的生命力渗透进海南人的生活。建立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,生产出第一包咖啡;组建中国第一个咖啡专业研究机构;引进国内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;自主选育第一个咖啡良种“热研1号”……海南曾经填补了国内咖啡产业多方面空白。

  时光倏忽而过,如今咖啡已成为海南重要的地标产品和文化品牌。回望历史上海南咖啡创造的N个“第一”,我们仍能感受到海南与咖啡的奇缘。

  A

  “咖啡树王”:海南种植的第一棵咖啡树

  一粒种子,会潜移默化改变一个地方的生活方式。1884年,英国商人从菲律宾引种,在台湾种下了中国的第一棵咖啡树。14年后,1898年,马来亚华侨邝世连乘坐一艘帆船,带回一小袋咖啡种子,在如今文昌市文城镇石人坡村自家院子里,种下了海南第一棵咖啡树,开启了海南咖啡种植史。

  今天海南种得最多的是罗布斯塔咖啡,而当年邝家种的咖啡品种为利比里卡。在1981年2月被《海南日报》报道时,邝家这棵咖啡树树龄已达83岁,主干围径67厘米,高5.5米,树荫覆盖面积约20平方米,最高一年收获鲜果180斤,被当地人称为“咖啡树王”。

  据邝氏后人回忆,当年邝世连带回的咖啡种子,最后成功种出的咖啡树仅有12棵。遗憾的是,2000年邝家翻新房屋时,这批树中的最后两棵也被砍了。

  “咖啡树王”的身影虽已远去,但它的“子子孙孙”遍布文昌各村落。更为重要的是,炒制咖啡的技艺和喝咖啡的习俗已传入当地千家万户。

  1937年《海南岛热带作物调查报告》记录,至1937年,文昌迈号地区咖啡种植面积约2000亩,占全省的70%以上,当地初步形成了咖啡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产业链。不过,由于咖啡鲜果加工工艺相对复杂等原因,利比里卡这一品种始终没有走出文昌。

  文昌“80后”创业者周经镍的外公外婆均为南洋归侨。2019年,他辞去某国企设计院的工作,创建“迈号咖啡”这一品牌,开发出多款咖啡饮品及文创产品,并尝试制作咖啡花茶、咖啡果皮茶。

  “受限于种植面积,目前文昌利比里卡咖啡豆年产量很少。”周经镍说,他正在尝试为当地农户免费提供苗木、技术培训等,希望将来能让更多人喝上一杯纯正的海南利比里卡咖啡。

  B

  百年咖事:海南是国内最早有喝咖啡传统的省份之一

  正午时分,万宁市兴生路大众茶坊十分热闹,七八位本地顾客人手一个白色陶瓷杯,二三人一桌,聊两句喝一口,好不惬意。

  他们喝的正是海南传统咖啡“歌必欧”。“歌必”音似英文“coffee”,“欧”是海南话“乌”,也就是“黑”的意思,“歌必欧”便是“黑咖啡”。

  “海南沿海地区有下南洋的传统,华侨们在南洋喝咖啡,返乡时都会带咖啡作为礼物送给乡亲们品尝,这推动了咖啡在海南的普及。”海南省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符长明介绍。

  据史料记载,1946年“琼崖农业研究会”出版的《海南岛之产业》统计了1924年至1935年海南岛咖啡输入情况,1924年是4900斤,1925年是9790斤,1927年最多达38397斤,可见当时海南的咖啡消费量正稳步增长。20世纪二三十年代,当北京、上海的知识分子和富家小姐开始以喝咖啡为生活雅事,海南沿海市县的部分农民、渔夫已经把咖啡当作日常饮品。

  “歌必欧”代表着一套特定的咖啡烘焙、冲调方式。制作“歌必欧”,需将咖啡豆放入大铁锅中用柴火炒。冲泡时,用一个有细长壶嘴的铁皮壶烧开水,然后将磨好的咖啡粉倒入纱布或毛巾漏子中,放进铁皮壶中上下拉动至少三次。

  此时从壶中倒出的“歌必欧”味重而苦,本地人喝前往往会加白砂糖和炼乳,充分搅拌后再入口。“加炼奶后也叫‘歌必奶’,炼乳一般加半调羹到两调羹。在文昌划分得更细,奶多咖啡少叫‘奶滴’,咖啡多奶少叫‘滴奶’。”海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、“福山咖啡”第二代传人徐世炳介绍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,海南这种喝咖啡的方式,或许与以前下南洋的华侨多从事强度较高的体力劳动,需及时补充能量有关。

  C

  太阳河咖啡厂: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

  “一般来说,种咖啡的地方不喝咖啡,喝咖啡的地方不种咖啡。”万宁兴隆咖啡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春光说,在兴隆咖啡发展过程中,有一个十分独特的现象——兴隆华侨农场种植咖啡是从职工们爱喝咖啡开始的。

  时针回拨到70多年前,一批从东南亚回国的难侨被安置在兴隆华侨农场。在国外有喝咖啡习惯的归侨们回国时,大都带回了咖啡豆,但很快就消耗殆尽。1952年,归侨们在太阳河畔种下一批咖啡树。

  1953年,兴隆华侨农场(太阳河)咖啡厂成立,是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。该厂职工炒制的第一包“太阳河”牌咖啡为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包咖啡。“兴隆华侨农场咖啡厂的成立,在中国咖啡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”吴春光说。

  据当年在咖啡厂炒制咖啡的老师傅回忆:最初厂里只有一口铁锅,炒一锅咖啡豆需要2小时,一般一天可以炒4锅。此后数十年间,厂里的铁锅从一口到两口,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四口。

  1960年2月7日,周恩来总理到兴隆华侨农场视察,连喝三杯兴隆咖啡后,留下了那句广为流传的话:“兴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,我喝过很多外国咖啡,还是我们自己种的咖啡好喝。”

  进入21世纪,该咖啡厂引进了现代化焙炒设备,厂址从太阳河畔搬至东面约5公里处。2007年,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“兴隆咖啡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,这是我国在咖啡行业实施的首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
  2022年7月,在搬迁后的地方,正大兴隆咖啡产业园开业。该产业园是由正大集团与万宁市政府合作打造的集咖啡加工、工业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。

  D

  力神速溶:国内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

  当速溶咖啡成为国内超市货架的必备品,当生椰拿铁近两年在饮品市场上成为爆款,梳理二者在国内的源头,不得不提海南的“力神咖啡”和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厂。这里,诞生了我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和我国首创、极具海南特色的椰奶咖啡。

  20世纪80年代,国内咖啡消费群体扩大,以国外咖啡品牌为主的速溶咖啡迅速抢占国内市场,倒逼以炒磨咖啡为主要产品类型的我国咖啡企业加速转型。

  海南力神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黄陆钻介绍,1986年,经国家经贸委、轻工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,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获准立项,在海口咖啡香料厂的基础上成立海口速溶咖啡厂筹备处,投入2100万元从丹麦尼鲁公司引进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。

  在无资料和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,海口速溶咖啡厂总工程师王翰龙带领厂内科技人员,经过一年多的探索,反复实验,攻克了20多个质量管理难题,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速溶咖啡——力神牌速溶咖啡。

  1988年6月,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正式投产,结束了国外咖啡品牌垄断国内速溶咖啡市场的历史。此后,该咖啡厂所在的滨河路一带总是飘着浓郁的咖啡香,这香味也成为一代海口人的记忆。1988年,这条速溶咖啡生产线通过国家验收,海口速溶咖啡厂筹备处正式更名为海口速溶咖啡厂,1994年更名为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厂。

  黄陆钻介绍,1990年该厂结合海南特色,首创推出天然椰奶咖啡,并于1993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南厅举办新闻发布会,宣传新产品,此后企业快速发展。2014年6月,力神咖啡在海口桂林洋的新厂投产,老生产线退出历史舞台,结束了26年的“服役生涯”。

  E

  “热研1号”:海南第一个通过国审的 咖啡良种

  整体而言,海南低纬度、低海拔、光热条件充足,十分适宜种植罗布斯塔咖啡。但这一品种要在海南稳产高产,依然面临挑战。“海南台风天多、北部地区时有低温天气,罗布斯塔属于异花授粉植物,容易受到其他植株影响。要解决其产量低或不稳定等问题,必须选育优良品种,然后通过嫁接、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实现规模化种植。”中国热科院香饮所首席咖啡专家、研究员龙宇宙说。

  1957年,香饮所的前身兴隆试验站成立,将选育咖啡良种作为当务之急。1958年3月,该站张籍香等3人组建了咖啡组,这是中国第一个咖啡专业研究机构。张籍香和同事没有设备、没有专业书籍、没有试验田,咖啡育种从零开始。

  1977年,科研人员初步筛选出15棵初级优良变种母树,其中被标记为“24-1”的正是后来的“热研1号”。20世纪80年代,刚大学毕业的龙宇宙加入咖啡组,咖啡良种的选育实验已进入中后期,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。即便如此,工作的艰辛仍让他记忆犹新,“我好几次下田观测碰到青竹蛇,吓得失眠,被蚂蟥、马蜂叮咬就更寻常了”。

  1983年,鲜豆、干豆产量是普通罗布斯塔咖啡树2倍的“热研1号”脱颖而出,此后10余年间,科研人员分别到万宁兴隆、万宁龙滚、澄迈福山等地开展区域性和生产性试验,测试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。2013年,“热研1号”通过国审,成为海南第一个通过国审的咖啡良种。而此时,距咖啡良种选育工作启动已经过去了55年,先后有三代科研人员为此付出辛勤与汗水。

本文转自海南日报2023-1-9海南周刊专栏


首页
电话咨询
产品展示
咖啡文化